为筑牢食品安全防线,寒亭区近日正式印发《寒亭区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》(以下简称《预案》),通过系统化制度设计构建起覆盖风险预警、应急响应、后期处置的全链条应急管理体系。该《预案》以“科学分级、快速响应、部门协同”为核心原则,旨在最大程度保障公众健康与社会经济稳定。
《预案》依据《食品安全法》《突发事件应对法》等法规编制,明确适用于辖区内各类食品安全事件处置。在分级标准上,参照国家体系将事件划分为一般(Ⅳ级)、较大(Ⅲ级)、重大(Ⅱ级)和特别重大(Ⅰ级)四级。“这种分级机制如同精准的‘应急导航’,能根据事件危害程度自动匹配响应等级。”参与编制的区市场监管局法规科卜科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分级处置机制可确保资源精准投放,避免应急响应“过度”与“不足”。
在应急响应机制建设方面,《预案》创新性建立“半小时信息直达”机制。从事件报告到指挥部启动的全流程均设定严格时限标准,扁平化指挥体系可实现应急指令“秒级传达”。
《预案》明确应急响应期间的部门协同细则: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医疗救治网络调度,市场监管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开展溯源调查,公安机关同步介入涉刑案件侦查。“我们在全区布设32个智能应急物资柜,18类核心物资可实现15分钟内现场直达。”区财政局经建科负责人李军涛展示的智能化储备方案,打破了传统应急物资“储备冗余”与“调度迟缓”的矛盾。
值得关注的是,《预案》将风险预警前置为“联防联控”机制,通过定期风险会商、隐患识别、舆情监测构建三道防线。“现在超市里的食品快检结果实时公示,政府有这么细致的应急预案,我们购物确实更放心。”在佳乐家超市购物的市民陈女士指着电子公示屏说。
据介绍,该《预案》实施后,寒亭区将定期开展应急演练,并计划引入第三方机构对预案有效性进行年度评估。随着《预案》的落地,寒亭区正从“被动应对”向“主动防控”转变,为构建食品安全治理新格局提供制度范本。
打开“爱寒亭”看评论